为自己“打工”,关于灵活就业的几点建议
灵活就业早在2004年被《〈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认为是一种促进就业的重要形式。如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移动交付发展迅速,让灵活就业走上快车道,一跃成为2亿人的就业选择。远离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以及职场竞争文化和无效社交带来的压迫感,逃开高房价高消费、通勤时间久、内卷等压力,灵活就业的优势吸引着更多人入局。那么,灵活就业是毕业生就业优选吗?选择灵活就业前要注意什么?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国官方首次使用“灵活就业”的提法是在2001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了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2004年灵活就业被《〈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认为是一种促进就业的重要形式。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的就业形态,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灵活就业成为一种新的就业趋势和渠道。2022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副业创新。
如今的灵活就业,分为与用人单位不签订任何劳务合同的工作形式和自由职业,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从业人员。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工作方式和时间灵活;无合同,劳资双方灵活协商;报酬不固定,取决于就业者的能力及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不断完善。简单来说,灵活就业就是一种自由度较高的非合约式就业。
曾经,“灵活就业”被认为是找不到工作的退而求,后来,说到“灵活就业”人们又会想到“外卖小哥”或者“网络主播”……等。2022年修订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的职业。新职业、新业态的发展,让灵活就业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全职陪诊师、代厨、整理收纳师……等新职业作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话题,频频见诸报端。以“数字游民”为例,其移动办公形式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工作与工作地点、时间的强关联,模糊了工作、生活、休闲之间的界限,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工作空间和时间的自由。
这几年,我国灵活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中国当前就业人口为7.5亿,灵活就业占比达总就业人口26%左右。灵活就业已成为不少应届生、职场人的选择。
由哔哩哔哩、DT财经联合发布的《新360行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显示,在18-35岁年轻人中,12%的年轻人正兼职尝试新职业,5.5%已经全职投入,58.5%希望尝试。另外,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微店/网店、新媒体运营、音视频博主/主播和自媒体/网文写作是受访青年比较感兴趣的灵活就业方式。其他形式还有:剧本/文案策划、摄影旅拍/创意设计、网络配送员和网约车/代驾等。
当然,感兴趣可以是做选择的因素之一,但在选择灵活就业形式前,还要先了解其优势和挑战。灵活就业的优点在于个人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工作时间、环境、内容、团队等等,从而更好的满足个人需求,发挥自身所长。如果能够通过多种灵活就业的组合,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实现相对丰厚且稳定的收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个人就业和经济压力。但选择灵活就业,也意味着要面临许多挑战,比如自负盈亏,社保、公积金等需要自己缴纳;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对个人的自律程度以及时间管理等方面有更高要求;有可能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精力,承担“空窗期”的压力,以及面临所从事的行业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带来的收入水平波动起伏的风险。
如果出于自愿选择和了解真实社会的目的,个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能够享有稳定收入也能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灵活就业还可以是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方向进行一次校准。毕业生可以从个人兴趣、自身发展、社会评价、职业规划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的权衡。
对于灵活就业这种新业态形式,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负责人蒋建荣表示,年轻人要看自己能够做什么,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找工作,再看社会中的工作岗位,哪些符合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东北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教授、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特聘专家建议毕业生:“面对越来越大的灵活就业群体要保持清醒的认识,高校中有一部分人是绝对不能灵活就业的,比如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要尽可能从事稳定的职业。”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专门推出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在社保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对该人群给予社会保障权益。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并为其提供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和创业培训。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12月27日发布《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其中提出,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推动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创业。《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必须按规定进行就业登记、以个体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缴费基数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根据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高校毕业生的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据人社部负责人,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其他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可在本省规定的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可选择按月、按季、按半年、按年等方式缴费,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比例虽然比企业职工低一些,但享受的待遇与企业职工一样。灵活就业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且满足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各项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举措正在陆续落地,将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扩大就业蓄水池。如北京市针对2020年及以后毕业离校2年内初次就业为灵活就业的本市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不超过3年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天津的20项民心工程中提到,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并享受待遇。宁夏提出,对毕业两年内初次创业学生给予创业补助,支持城市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电商、快递、送餐、家政等行业,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培育创业实体9000个。
除了社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多地还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等相关优惠政策。2021年,重庆、成都、广州、深圳、苏州、常州等6个城市稳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有效助力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
未来,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政策逐步加强和完善,如果你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灵活就业可以是你了解社会的窗口,更重要的是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